游客发表

2020,世界军工遭遇“疫情寒冬”

发帖时间:2024-03-29 03:46:44

原标题:2020,疫情寒冬世界军工遭遇“疫情寒冬”

2020年020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查理九世——柯南世界侦探记对各国卫生、军工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遭遇

2020年,疫情寒冬疫情尚未消退020地区冲突却硝烟四起。世界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爆发新一轮冲突,军工无人机等新装备广泛运用于作战行动;伊朗核物理学家遇袭身亡,遭遇中东安全形势再现新变数;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局势日益紧张,疫情寒冬被推到爆发全面内战020“悬崖边缘”……这一年,局部地区战火持续燃起,世界让整个世界更加动荡。军工

2020年,遭遇在疫情的严峻挑战下,世界军工企业踏上艰难的探索转型之路。俄罗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厂自4月开始逐步恢复生产,通过加强体温检测、避免密集接触等方式,让1.6万名员工重返岗位;法国国防部牵头设计抗疫专用口罩;以色列第一时间将导弹生产线进行改造,转而生产呼吸机……

年终岁尾,不容乐观的是,疫情依然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时难以消弭。

2021年,世界军工企业将有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寒风”凛冽,谁又将“逆风”而行?这是查理九世——柯南世界侦探记“后疫情时代”交给世界军工企业的一张必答考卷。

☞疫情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新冠肺炎实时疫情地图上,一个个以红色标注的国家和地区,犹如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疤。

有专家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让世界经济面临“百年未有之急刹车”,影响波及各个领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萎缩4.4%。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在防疫方面的作为并不得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已超过1690万例,死亡超过30.6万例。从最初的轻描淡写,到现在的如梦初醒,美国政府的处置不当加剧了疫情危机。

当经济衰退的深度随疫情蔓延与日俱增,西方国家国防工业也深受重创。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关闭位于西雅图的飞机生产线,约7万名正在生产军用飞机的工人停工停产。法国政府宣布实施“禁足令”后,法国瑟堡海军造船厂在2天内将工作人员从5000人裁到150人。意大利政府颁布企业停工法令后,从北部米兰的菲亚特军车生产线,到南部那不勒斯的芬坎蒂尼造船厂,陷入一片寂静,只留下大片组装过半的武器装备。

在长期停工停产的情况下,大型军工企业勉强“硬扛”,但对于流动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来说,却面临着灾难性的后果。有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有超过100家国防承包商、400余家二次分包商倒闭。

国防工业基础供应链规模庞大、分支繁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各国普遍执行社交封锁政策后,欧美多国开始更加重视军工体系供应链的弹性问题。军方纷纷发布报告,要求未来必须慎重选择军事工业基地和核心供应商。即便如此,美国洛马公司的一家飞机总装厂,多达24架F-35战斗机因零部件断供,不得不降为低速生产。作为军贸市场的“骨灰级”买家,印度自产的武器系统平台有接近20%零部件依赖进口。因为国外供应链断裂,印度今年有50个大型国防项目进展缓慢甚至陷入停滞。此外,由于印度与多国签署了技术引进协议,诸多关键生产环节需要国外工程师把关。在隔离封锁政策下,大量专家无法及时返回岗位,导致印度军工产能持续下滑。

疫情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军工行业各个领域逐渐扩散。“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是不少军工强国应对疫情的发展策略。然而,国防领域业务谈判周期长、履约周期长,牵涉政府事务多、鉴定程序多,需要大量面对面会议洽谈商定,军工企业业务拓展因此接连受创。今年以来,法国萨托利等重要防务展会相继取消,如一记记“重锤”,让许多军工企业难以达成采购合同,发展陷入困局。

☞世界军工企业在“疫情寒冬”中苦撑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穿透百年悠悠时光,近代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的话语犹在耳畔。疫情持续蔓延的同时,亚太、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频频“地震”——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交火,伊朗核专家惨遭杀害,埃塞俄比亚反政府武装猖獗……一系列事件发生,让国际局势蒙上一层阴霾。

战火硝烟,让许多军工产品的名称凸现在世人面前。有媒体报道,亚美尼亚特种部队渗入敌后,摧毁阿塞拜疆购置的以色列“罗拉”作战战术导弹系统,缴获多辆T-90坦克。阿塞拜疆专家则表示,战争期间,亚美尼亚损失了苏-25战机、T-72坦克等约4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战争让军贸市场逐渐复苏。对世界和平而言,这并非福音。下半年,随着一些防疫举措相继出台,一些国家的军工企业开始逐步复工复产。塞尔维亚国防部高调公布新一代M-84主战坦克,该坦克由T-72坦克改进而来,装配了新型战斗信息和控制系统、遥控武器站,实战能力得到跃升;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公开展示了130毫米口径坦克火炮的测试画面,该型火炮定型后,将很可能成为北约坦克的“标配”。

为确保军工企业度过“寒冬”,各国纷纷出台扶植政策——法国有2.6万家中小企业从事军工相关业务,政府颁布新规,允许优先支付中小企业5000法郎以下的小额贷款;英国出台了“冬季经济计划”,通过实施减税政策、代替企业发放部分工资等方式帮助员工重返岗位,修复疫情造成的失业“伤疤”;俄罗斯在对外出口方面频频亮出新招,在多方协调下,阿尔及利亚空军决定引进14架苏-57战机。这份高达20亿美元的合同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俄军工企业的复工复产驶上“快车道”。

从长远看,坐等“输血”并非良策。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欧洲多家军工企业多措并举逐步恢复生产。在法国军备局支持下,法国瑟堡海军造船厂设定了一项安全协议,将潜艇研发团队成员由105人削减到85人,并要求工作人员登艇前进行14天隔离、在艇上全程佩戴口罩,紧锣密鼓地展开“叙弗朗”号核潜艇的试航工作。BEA系统公司、萨博公司等军工企业通过远程办公、保持作业人员间距等方式维持业务正常开展。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球大考。疫情发生后,口罩、呼吸机等抗疫物资“有价无市”,俄罗斯军工企业纷纷利用现有设备转产相关医疗物资开展自救——

一家生产坦克瞄准系统、狙击光学组件的军工企业主动“跨界”,依托现有设备生产用于监测体温的热像仪;

位于诺夫哥罗德的彼得罗夫斯基工厂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号召,将原本为海军生产军品的车间转投杀菌灯生产,日产量一度高达500余台;

特种设备工厂直接将米格-15战斗机的发动机改装到吹雪车上,免费提供给政府用于街道消毒,展现了军工企业的“硬核”担当,极大缓解了疫情冲击造成的压力。

恩格斯曾说:“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疫情之下,军工企业仍在着眼战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持续打造好用、管用、耐用的武器装备。当然,一家有责任感的军工企业,绝不只是追逐利益的“生产机器”。在国家需要时,一些军工企业纷纷响应号召、转产医疗物资,展现了应有的抗疫担当。

☞“后疫情时代”,军工企业如何“突出重围”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预测,2020年至2021年,全球军费开支将持续走低。

迈入“后疫情时代”,面对供应链断裂、业务拓展受限、订单大幅缩水等“次生危机”,军工企业要想“突出重围”,绝非易事。

迎难而上是唯一的选择。当前,新一轮信息革命如火如荼展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工业与信息技术正在全球制造业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德国推出工业4.0,核心是希望依靠创新技术,将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制造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继续抢占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军工行业作为各国高端制造和尖端技术的引领者,乘势而为加快生产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将是度过疫情“寒冬”的破局之策。

诗人里尔克说:“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把目光投向长远,我们不难发现,求变立新之际,往往“危”“机”并存。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军工企业纷纷引入新技术,提高远程办公效率。简单快捷的操作,让企业审批流程、项目管理、网上会议等可以快速实现,既避免人员密集接触,对疫情防控起到积极作用,又可以确保生产有序展开。此外,数据判读程序将测试数据判读工作从“线下”搬上“云端”,云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生产线,可以自动匹配人员及供应链,实现生产计划的最优化。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这是瑞典军工企业提供的另一个思路。随着国防预算开支下降、订单缩减,军工企业研发经费大量“缩水”,如何将有限经费用到“刀刃”上?瑞典军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研发计划,通过共享技术,先后与法国合作研发“神经元”无人攻击机,与巴西合作研发“爱立眼”预警机,与欧洲多国合作研发“流星”导弹,与美国合作研发“神剑”智能炮弹,与德国合作研发“金牛座”导弹……研发领域的“跨国化”指数提升后,既能降低研发成本,又能确保产品质量。

此外,当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产品、技术融合越来越深入。纵观许多“后来居上”的军工企业,他们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许多研发机构的重要技术创新,首先在军事领域实现运用,技术成熟后便可快速转化到民用领域,民营企业则依托自身研发团队参与军事科技攻关。军地之间技术“壁垒”被打破,不仅让创新技术应用效率最大化,获得的利润还可以为技术研发注入强大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谢子宜 刘慎泽 本报特约记者 曾梓煌)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